豨 [xī] 字“豨”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14227
|
【郑码查询】:gqgl
|
【gb2312码】:none
|
【Big5编码】:E451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C68
|
【首尾分解】:豕希
|
【部件分解】:豕乂巾
|
【造字法】:形声;从豕、希声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暂无)
|
【汉字笔顺】:一ノフノノノ丶ノ丶一ノ丨フ丨
|
【笔顺编号】:13533343413252
|
【笔顺读写】:横撇折撇撇撇捺撇捺横撇竖折竖
|
【常用词组】:
|
- 豨莶 xī xiān[Saint Paul's-wort] 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对生,头状花序,以全草入药,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
|
|
【详细解释】:
|
〈名〉- [野]猪;大猪 [swine;pig;hog]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 又如:豨突(像野猪一样奔窜);豨膏(猪油);豨首(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 古代楚人对小猪的称谓 [pig]豨,《字书》云:“东方名豕也。”——《尔雅》
- 象声词。表示叹息声 [hi]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
|
|
【字源来历】: “豕” 是部首字。指大猪(有野猪称豕、家饲称猪之说)。《说文》:“豕,彘也。” 豕(猪)是人类最早的捕猎对象和家饲的动物之一,在出土的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黑陶上就刻有野猪的形象。甲骨文1-3正是突出了这一长嘴、大腹的特有形象,犹如豕的简笔画。金文、石鼓文、“说文古文” 和小篆分别写作 “、 、 、 ” , 逐步摆脱了象形字的特征, 向符号化发展。后又加义符“彖” (读tuàn, 表示猪乱跑窜)作“、 ” (读xī)。隶书(汉《封龙山碑》等)写作 “、 ” , 彻底告别了古文字。“𨴯” (读shǐ)用作河水名。 《山海经》: “水出焉。 ” 甲骨文、 金文写作“、 、 ” , 从字形看是门内有众多猪(豕) , 没有与水关联的字素,当是大型畜牧场,借指河水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