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 [xiàn] 字“宪”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30212
|
【郑码查询】:wdmr
|
【gb2312码】:CFDC
|
【Big5编码】:BECB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BAA
|
【首尾分解】:宀先
|
【部件分解】:宀先
|
【造字法】:原为形声;从心、从四、害省声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丶丶フノ一丨一ノフ
|
【笔顺编号】:445312135
|
【笔顺读写】:捺捺折撇横竖横撇折
|
【常用词组】:
|
- 宪兵 xiàn bīng[military police] 一支军队或某一级军事指挥机构内的组成部分,它在士兵和那些隶属于该部队的人员中间行使警察的职权,逮捕逃兵以及看管犯人
- 宪法 xiàn fǎ[constitution] 根本大法。特指国家、社会的根本法规和原则的系统或总体,它决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保证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规定了人民应尽的义务
- 宪令 xiàn lìng[decree] 法令
- 宪章 xiàn zhāng[charter] 典章制度
- 宪政 xiàn zhèng[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指立宪政治
|
|
【详细解释】:
|
〈形〉-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 同本义 [nimble]宪,敏也。——《说文》博闻多能曰宪。——《周书·谥法》
- 喜乐的样子 [pleased]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诗·大雅》
- 又如:宪宪(欣欣。喜悦的样子)
〈名〉- 法令 [decree]布宪于国。——《管子·立政》宪,法也。——《尔雅》慎乃宪。——《书·益稷》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发虑宪。——《礼记·学记》
- 又如:宪票(拘提人犯或处理公务的指令);宪范(法式,典范)
- 宪法的略称 [constitution]。如:立宪;护宪;制宪
- 宪司的省称 [an ancient official position]。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后世的按察司之职
- 方法 [method]犹迹求履之宪也。——《管子》
- 旧时属吏对上司的尊称 [superior]且等本县见过学宪,再作道理。——《官场现形记》
- 又如:宪台(对上官的尊称);宪训煌煌(对官员训词的恭维);宪官(泛指官员)
- 姓
〈动〉- 公布 [promulgate]宪谓幡书以明之。——《周礼·朝士》。杜注令群吏宪禁令。——《周礼·小司徒》。注:“表县之。”
-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宪禁于玉宫。——《周礼·天官》宪女史之典戒。——《寡妇赋》
- 又如:宪写(仿效;模仿)
- 制裁 [sanction]被宪者多结怨。——《南齐书》
- 又如:宪墨(绳之以法)
|
|
|
【字源来历】: “宪”字在发展使用中变异很大。最初金文1-2写作 “、 ”。上边是“害” 字的省文。表示在建造房屋时在梁柱上刻下警句和注意事项,以免受伤害(参看 “害” 字释文) 。下边是表示眼睛的 “目” 字,与上边的“害” (省文)组合起来,表示为了不受伤害一定要眼睛注意观察,敏捷发现隐患。为强化这一字义,提醒人们用心记住。金文3、秦简、小篆等在金文1-2的基础上下加 “心”字,写作 “、 、 ” 。 这也正是《说文》所说的: “宪,敏也。” 的依据。又因上边的 “害” (省文)是在梁柱上刻写的警句很重要而引申为宪章、宪法等义。图为 “象形字书画”造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