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 [cuàn] 字“爨”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77809
|
【郑码查询】:nbgu
|
【gb2312码】:ECE0
|
【Big5编码】:C679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28
|
【首尾分解】:同火
|
【部件分解】:臼同冖木木大火
|
【造字法】:(暂无)
|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
【汉字五行】:金
|
【汉字笔顺】:ノ丨一一丨フ一丨フ一フ一一丶フ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ノ丶丶ノノ丶
|
【笔顺编号】:321125125151145123412341344334
|
【笔顺读写】:撇竖横横竖折横竖折横折横横捺折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横撇捺捺撇撇捺
|
|
【详细解释】:
|
〈动〉- 烧火做饭 [cook]爨,炊也。——《广雅》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 烧;烧煮 [burn]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名〉-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
|
|
【字源来历】: “焚” 是古代农耕技术,用火烧山林或荒地的野草,除虫积肥。《说文》: “燓 (焚) ,烧田也。” 甲骨文、金文虽字形略异,但均由 “火” 、“林” 、“木” 、“艸” (草)组成,字义十分明显。尤其是甲骨文4-5在火下加一“” (手)或“” (双手), 进一步表明火烧林草是人的行为,非天然野火。小篆在规范和统一字形时,在林间加 “爻”成“棥” (读fán)字,除可烘托被烧田野土色斑驳外,实有添足之嫌。隶书(汉简、晋隶)略去爻赘,伸展笔画,成为今文。“爨”本指烧火煮饭。《说文》: “齐谓之炊爨。” “说文籀文”写作“”,上边是表示灶洞的“冖” ,下边是双手(廾,读gǒng)捧双“木”燃“火”的情景。小篆写作“” , 上边增加了双手持“同”的字符。 《说文》对此释作: “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一幅双手捧柴点火塞进灶洞煮饭的画图跃然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