帜 [zhì] 字“帜”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46280
|
【郑码查询】:lijo
|
【gb2312码】:D6C4
|
【Big5编码】:BC6D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E1C
|
【首尾分解】:巾只
|
【部件分解】:巾口八
|
【造字法】:形声;从巾、只声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金
|
【汉字笔顺】:丨フ丨丨フ一ノ丶
|
【笔顺编号】:25225134
|
【笔顺读写】:竖折竖竖折横撇捺
|
|
【详细解释】:
|
〈名〉- (形声。从巾,只(戠 zhí)声。本义:旗帜的通称)
- 同本义 [banner;flag]帜,旌旗之属。——《说文新附》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墨子》私记曰帜。——《通俗文》拔赵帜,立 汉赤帜。——《史记·淮阴侯列传》树帜曰。——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又急挥帜。张帜乘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又如:帜羽(羽饰之旌旗);帜志(旗帜)
- 标记 [mark]缝其裾为帜。——《后汉书》
- 又如:帜志(典范,标准)
|
|
|
【字源来历】: “戠”是“識” 的初文,本义是标志、记号。《说文》: “识,常也。一曰知也。 ” 意思是经常见到的, 一看(听)便知的。 甲骨文写作“、 、、 ” ,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 字形虽经千多年变化,但构成元素完全一样,均是在兵器“戈”上有一“音”字。小篆在规范汉字时将“音、言” 同收,从音者表示作战时击鼓鸣金的声音,以便分清敌我进退。“职”是听到微小的声音,记住微妙的事物。《说文》: “职,记微也。 ”金文、 《侯马盟书》写作“、 、、 ” , 上边是标志 “戠” ,下边是耳朵。 会意把眼看到的, 加上耳听到的都记住。 小篆写作 “” , 将“耳、 戠”改为左右结构。 加 “言”者成“” (识), 加 “巾” 成“”(帜)。 隶书( 《华山庙碑》 )写作 “” , 今简化字作“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