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华字典

   拼音检索   偏旁检索   申请收录

本站新华字典共收录20000多个汉字,可以直接搜索,也可以按拼音(拼音搜索,无需输入声调)和部首检索,而且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汉字的字意和相关解释,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部首等,此外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字源(汉字起源来历)、真人发音、注音、五笔编码、仓颉编码、郑码、Unicode编码、四角号码等等。这里列举一批异体字𠂆,亲可单击或复制到搜索框中搜索其意。

[zēng] [céng]

字“曾”的解释和评论
【四角号码】:80606
【郑码查询】:udlk 【gb2312码】:D4F8
【Big5编码】:B4BF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66FE
【首尾分解】:丷日
【部件分解】:丷囗小日 【造字法】:形声;上形下声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汉字五行】:金
【汉字笔顺】: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笔顺编号】:432524312511
【笔顺读写】:捺撇竖折竖捺撇横竖折横横
【常用词组】:
1. 曾 [céng]2. 曾 [zēng]
曾 [céng]
  • 曾几何时 céng jǐ hé shí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 曾经 céng jīng[have already]--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 曾经沧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曾 [zēng]
  • 曾孙 zēng sūn
  • 曾孙女
  • 曾祖 zēng zǔ
  • 曾祖母 zēng zǔ mǔ
【详细解释】:
1. 曾 [céng]2. 曾 [zēng]
曾 [céng]〈副〉

  •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once]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
〈形〉

  • 通“层”。重叠 [overlapped]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 另见 zēng
曾 [zēng]〈形〉

  •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曾元时不分。计高曾之时。视高曾之时。高曾时为一户者。
  •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 谦词。犹“末” [I]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 又如:曾臣(末臣)
  • 高举的样子 [high][凤皇]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

  • “增”的本字。增加 [increase]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
  •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

  • 乃,竟 [actually]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长曾不盈寸。——明· 魏学《核舟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then]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what]。如:曾奈(怎奈)
〈名〉

  • 另见 céng
【字形演变】: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说文籀文;

石鼓文;

小篆曾;

小篆甑;

隶书曾;

隶书甑
【字源来历】:

“曾” 字释义不一。《说文》 : “曾,词之舒也。” 另有 “田中生苗说” 、“分田说” 、“赠帽说” 等。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的字形变化看,“曾” 字有 “蜕形变义” 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学者释义不同不足为怪。笔者倾向 “蒸食器说” 。以金文为例: 中间的 “田”象蒸箅; 上边的 “八” 象蒸气升腾; 下边的 “口 (甘)” 表示食味。后加表示陶器的 “瓦”作 “甑” (读zèng) , “说文籀文”写作 “” , 正象蒸食器具。 小篆写作“” , 成为 “从瓦, 曾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等以直笔方折取代了篆书的弧笔圆折,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手机站 友情链接 在线成语词典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IE11内核的360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