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xià] 字“夏”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10407
|
【郑码查询】:anrs
|
【gb2312码】:CFC4
|
【Big5编码】:AE4C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90F
|
【首尾分解】:一夂
|
【部件分解】:丆目夂
|
【造字法】:会意;从页、从臼、从攵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火
|
【汉字笔顺】:一ノ丨フ一一一ノフ丶
|
【笔顺编号】:1325111354
|
【笔顺读写】: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折捺
|
【常用词组】:
|
- 夏播 xià bō[summer sowing] 夏天里播下种子
- 夏布 xià bù[grass cloth;grass linen] 用苎麻织的麻布
- 夏锄 xià chú[summer hoeing] 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 夏管 xià guǎn[summer field management] 夏季的田间管理
- 夏侯 xià hóu[surname] 复姓
- 夏后氏 xià hòu shì[the Xia Danasty set up by king Yu] 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钻燧于夏后氏之世。--《韩非子.五蠹》
- 夏季 xià jì [summer]∶见夏天
- 夏口 xià kǒu[Xiako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 夏历 xià lì见农历
- 夏粮 xià liáng[summer grain crops] 夏天收获的粮食
- 夏令 xià lìng [summer]∶夏季
- 夏令营 xià lìng yíng[summer camp]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 夏秋 xià qiū[estivo-autumnal;aestivo-autumnal]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 夏日 xià rì [summer]∶夏天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 夏收 xià shōu [summer harvest]
- 夏熟 xià shú[summer maturing] 夏季作物成熟夏熟作物
- 夏熟谷物 xià shú gǔ wù[fall grain]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 夏天,夏季
- 夏衣 xià yī[summer clothing] 夏季穿的衣服
- 夏禹 xià yǔ[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 夏耘 xià yún[summer hoeing (ploughing)] 夏锄
- 夏至 xià zhì [summer solstice]∶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 夏种 xià zhòng[summer sowing] 夏季的播种
- 夏装 xià zhuāng[summer clothing] 夏衣
|
|
【详细解释】:
|
〈名〉-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 泛指中国 [China]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 通“厦”。大屋 [big house]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 姓
〈形〉- 大 [great]夏,大也。——《尔雅》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秋染夏。——《周礼》
-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
|
|
【字源来历】: “夏”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最初为中原古部落名,后泛指中国。《说文》 : “夏,中国之人也。” 因当时中原一带气候炎热,故金文1的“夏” 字写作 “” , 表现出赤足露臂, 手脚叉开的夏日人形; 金文2写作“”, 在 “页”旁加一 “妟”字, “妟”有艳阳高照义, 仍表示热; 金文3写作“” , 是在突出头面的 “页”字旁加一“足”字, 用赤足表示天气热。“说文古文”和《三体石经》都使用了 “日”或“足”这两个重要字素,可见“夏” 又指夏天的原因。隶书(汉《郭有道碑》 )写作 “” , 成为今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