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 [qiāng] 字“羌”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80512
|
【郑码查询】:ucrd
|
【gb2312码】:C7BC
|
【Big5编码】:AACA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8C
|
【首尾分解】:羊乙
|
【部件分解】:羊儿
|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木
|
【汉字笔顺】:丶ノ一一一ノ丨
|
【笔顺编号】:4311135
|
【笔顺读写】:捺撇横横横撇折
|
【常用词组】:
|
- 羌笛 qiāng dí[a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Qiang]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 羌管 qiāng guǎn[bamboo flute used by the Qiang nationality] 即羌笛羌管悠悠霜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词
|
|
【详细解释】:
|
〈名〉-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 同本义 [the Qiang(Chiang)nationality,living in Sichuan]西戎牧羊人也。——《说文》庸蜀羌髳。——《书·牧誓》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 西戎 [Qiang,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
|
|
【字源来历】: “羌”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说文》: “羌,西戎牧羊人也。”有将牛羊角作头饰的习俗。商代甲骨文1上部是一对向下弯曲的羊角,下部是一人形; 甲骨文3左旁是一羊头形,代表放牧的牛羊,右旁有一手持鞭或绳圈等放牧工具形; 甲骨文2有一项部拴有绳索的俘虏形,表示殷商(朝)的敌人和捕获对象是羌人; 甲骨文4是羌字下有一“火”字,一说是游牧民族有围火而居的生活习俗,一说是将被俘的羌人作为人牲放在火上烧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习俗。两说都有椐可依。金文1与甲骨文1略同; 金文3与甲骨文3近似,唯将拴人的绳头散开,较甲骨文的绳更象形,同时将头饰直写成“羊”字。小篆在甲、金文1的基础上规范了笔画,遂定型。隶书( 《池阳令张群碑》 )将羊角拉平,人形成八分势,脱离了象形字。注: “说文古文” 是牛羊角组成的会意字,人多不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