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 [kān] 字“龛”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80414
|
【郑码查询】:odjg
|
【gb2312码】:EDE8
|
【Big5编码】:F7CE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9F9B
|
【首尾分解】:合龙
|
【部件分解】:人一口龙
|
【造字法】:形声;从龙、合声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火
|
【汉字笔顺】:ノ丶一丨フ一一ノ丨ノ丶
|
【笔顺编号】:34125113534
|
【笔顺读写】:撇捺横竖折横横撇折撇捺
|
【常用词组】:
|
- 龛岩 kān yán[rock resembling a niche] 底部凹陷的岩石,样子象佛龛。龛,供佛像或神像的小阁子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 龛影 kān yǐng[niche] 在X射线下用钡餐检查胃或肠之溃疡时,溃疡部位被钡剂填充而反映在荧光屏或X光照片上的阴影
|
|
【详细解释】:
|
〈名〉- (形声。从龙,合声。本义:龙的样子)
- 同本义 [dragon’s shape]龛,龙貌也。——《说文》
- 小窟或小屋 [small cave;houselet]。如:龛居(以石屋为居);龛窟(悬在壁上的洞穴)
-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 [niche]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壁。——江总《摄山栖霞寺碑》
- 又如:壁龛;龛火(壁龛中 灯火);龛牖(窗形的石龛);龛座(放神主的小室);龛像(壁龛中的佛像)
- 盛放神圣物品的盒子 [shrine]。如:龛子(僧棺);佛龛
- 塔,塔下室 [cell]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贯休《送人旧夏口》
- 又如:龛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龛中的小室)
〈动〉- 容纳;盛装 [contain;hold]龛,受也。——《方言》。郭璞注:“今云龛囊依此名”。
- 通“戡”。攻克,平定 [quell]刘龛 南阳。——《法言·重黎》
- 又如:龛世(平定天下或安定社会);龛乱(平定乱世。同戡乱);龛定(平定,战胜)
|
|
|
【字源来历】: “龙” 是个部首字。是人类综合多种动物的形状,经长期添加装饰演化而成的想象中的神奇动物。起源有多说,如蛇、鲵、海马等。《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甲骨文、金文等写作“、 、 、 、 ” , 是原始的龙形, 确有虫蛇之相。小篆写作“” , 将龙的身首分开, 已不如甲、 金文象形。 隶书(汉《郭有道碑》 )据此结构, 以平直波磔的笔画写作 “” , 脱离了象形字。“龕” (读kān)是供奉神像的石室或阁子。《说文》称: “龕,龙貌。 从龙, 合声。 ”但从金文、 小篆写作“、 、 ”看, 上边是今天的“今”字,并非 “合” (声)。与下边不同时期的 “龙”字组合后,应是希望龙与自己同在,保佑自己的意思。图为 “象形字书画” 《龙变图》龙是华夏民族的远古图腾,数千年中经历多次嬗变,后集龟、蛇、鱼、鸟等多种动物的特征,至明清方定型为现今的形状。由于形态的多变,汉代《说文》称: “龙,鳞虫之长,能明能幽,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传曰: “龙生九子” ,分别是蒲牢、囚牛、睚眦、嘲风、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其中蒲牢好鸣为钟上钮鼻,囚牛好音为胡琴头刻兽,睚眦好杀为刀剑吞口,嘲风好险为殿阁走兽,狻猊好坐为佛座骑象,霸下好负重为碑碣石,狴犴好讼为狱户首镇压,赑屃好文为碑两旁蜿蜒,蚩吻好吞为殿脊兽头。又说一曰宪章好囚,二曰饕餮好水,三曰蟋蜴好腥,四曰峦蜷好风雨,五曰螭虎好文,六曰金猊好烟,七曰椒图好闲口,八曰虭多好立险,九曰鳌鱼好吞火。图中摘取上古器物之龙形印证甲、金文演变轨迹非仅介绍龙之传说也。规格: 高169CM 宽90C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