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华字典

   拼音检索   偏旁检索   申请收录

本站新华字典共收录20000多个汉字,可以直接搜索,也可以按拼音(拼音搜索,无需输入声调)和部首检索,而且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汉字的字意和相关解释,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部首等,此外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字源(汉字起源来历)、真人发音、注音、五笔编码、仓颉编码、郑码、Unicode编码、四角号码等等。这里列举一批异体字𠂆,亲可单击或复制到搜索框中搜索其意。

[nài]

字“耐”的解释和评论
【四角号码】:14200
【郑码查询】:glds 【gb2312码】:C4CD
【Big5编码】:AD40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10
【首尾分解】:而寸
【部件分解】:而寸 【造字法】:会意;从而、从寸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汉字五行】:火
【汉字笔顺】:一ノ丨フ丨丨一丨丶
【笔顺编号】:132522124
【笔顺读写】:横撇竖折竖竖横竖捺
【常用词组】:
  • 耐穿 nài chuān[durable;can stand wear and tear] 不易穿坏这种衣料很耐穿
  • 耐烦 nài fán[patient] 不怕事情烦琐;有耐性一听就不耐烦了
  • 耐寒 nài hán[hardy;cold resistant] 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耐火 nài huǒ [refractory]∶能经受得住高温或抗高温耐火土
  • 耐火砖 nài huǒ zhuān[refractory;firebrick;chamotte brick] 用耐火材料制成的砖
  • 耐久 nài jiǔ[durable;last long] 能够存在很长的时间,并能保持其原来质量、能力或性能
  • 耐看 nài kàn[stand careful reading or appreciation] 景物、艺术作品等美好,令人乐于反复的观看和欣赏
  • 耐劳 nài láo[hardy;can endure hardship] 耐得住劳累
  • 耐力 nài lì[endurance stamina;staying power] 忍耐或耐久的能力
  • 耐热 nài rè[heat-resistant;fireproof] 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抗氧性、抗蠕变性与强度持久的特性耐热合金
  • 耐受 nài shòu[tolerate] 忍耐;经受得住
  • 耐受力 nài shòu lì[tolerance] 生物机体在一种或多种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或成长的相对能力
  • 耐洗 nài xǐ[washable;wash well] 洗后组织和颜色不易发生改变的特性耐洗的衣服
  • 耐心 nài xīn [patient]∶有耐性;不厌烦耐心帮助
  • 耐性 nài xìng[patience] 忍耐能力;承受性
  • 耐用 nài yòng[durable;capable of standing wear] 经得起长久使用经久耐用
  • 耐用品 nài yòng pǐn[durables] 能较长时间使用的物品
【详细解释】:
〈动〉

  •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 同本义 [shave whiskers]耏,罪不至耏也。——《说文》。按,不剃发也。耏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耐罪亡命。——《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耏,多须貌。——《后汉书·章帝纪》注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睡虎地秦墓竹简》
  • 又如: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 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be able to bear]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仲尼》耐以上。——《汉书·文帝纪》此物性不耐寒。——《齐民要术·种椒》华鬓不耐秋。——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 又如:耐痛(能忍受疼痛);耐辱(能忍受屈辱);耐静(忍受寂寞,安于清静)
  • 禁得起 [be able to endure;bear]秦兵耐苦战。—— 唐· 杜甫《兵车行》
  • 又如:耐旱(经得起干旱);耐事(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耐酸(能经受清寒困苦);耐实(牢固)
  • 适宜;相称 [match;suit]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唐· 杜甫《洗兵马》
  • 挨,拖延 [delay]。如:别急,耐一会儿
  • 同“奈”。无奈;奈何 [do sth.to a person]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唐· 杜甫《七月三日…呈元二十一曹长》
  • 又如:耐何(奈何。犹对付、应付)
【字形演变】: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石鼓文;

小篆而;

小篆耏;

小篆耐

三体石经

汉帛书

隶书
【字源来历】:

“而”指面颊的须毛。《说文》 : “而,颊毛也。”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甚至《石经》 、帛书、隶书等均为颊毛的象形字,分别写作“” 。字形略异, 是千年演变的必然,结构基本相同或近似。上边的横划表示面颊的下弧线; 下边的四竖划是须毛下垂的形状。尤其是甲骨文2,将须毛置于 “口” 下,字形字义十分明确。与“而”相连的有“耏” (耐)字。是古代一种比较轻的刑罚。将人的须毛(胡须)割去。小篆写作“” (耏)或“” (耐)。



手机站 友情链接 在线成语词典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IE11内核的360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