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 [pī] 字“丕”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10109
|
【郑码查询】:gia
|
【gb2312码】:D8A7
|
【Big5编码】:A541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15
|
【首尾分解】:不一
|
【部件分解】:不一
|
【造字法】:形声;从一、不声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一ノ丨丶一
|
【笔顺编号】:13241
|
【笔顺读写】:横撇竖捺横
|
|
【详细解释】:
|
〈形〉- (形声。从一,不声。本义:大) 同本义[big;great]丕,大也。——《说文》未丕扬先帝之盛功。——《汉书·匡衡传》太医令吉丕。——《后汉书·耿秉传》昧旦丕显。——《左传·昭公三年》弼我丕丕基。——《书·大诰》
- 又如:丕变(大变);丕训(伟大而可为法则的言论);丕烈(伟大的功业);丕业(伟大的事业);丕绩(伟大的功绩);丕显(伟大而显明);丕丕基(极伟大的帝王家业。指帝王之位)
〈动〉- 尊奉 [follow]。如:丕崇(崇奉);丕然(敬奉的样子);丕承(很好地继承);丕应(很好地应和)
〈连〉- 乃,于是 [then]。如:丕乃(于是);丕则(于是)
|
|
|
【字源来历】: “不” 、“丕”最初是同一字。“不”是表示否定义的 “非” 和 “否” 。但在古文字中歧义甚多。作为象形字,一说是“花萼” ,一说是“草根” ,一说是“胚芽” ,一说是“鸟飞上翔不下来也” 。笔者从诸典籍使用情况看,有与类似字混淆者,有字形随时间变化而变义者,有增减笔画而混用者,有审视角度不同而附会者。以上现象多为秦未统一文字前所生之弊病。随专用字的增生,“不”作为否定副词已无争议。“丕” 古音同 “不” 。 后分化, 表示大。 甲骨文写作 “”, 用两个“不”字区别“不” 。古陶文、 《侯马盟书》写作“、 ” , 加点以示不同。小篆在“不”下加一横,写作“丕” ,彻底与“不”分离。从隶书(汉《樊敏碑》和《华山庙碑》 )的字形可以看到由古文字向今文演变的最后轨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