尨 [lóng] [máng] 字“尨”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43014
|
【郑码查询】:gm
|
【gb2312码】:none
|
【Big5编码】:CABE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28
|
【首尾分解】:龙丿
|
【部件分解】:龙丿丿
|
【造字法】:(暂无)
|
【汉字结构】:左三包围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暂无)
|
【笔顺编号】:1353334
|
【笔顺读写】:横撇折撇撇撇捺
|
【常用词组】:
|
1. 尨 [máng]尨 [máng] - 尨茸 méng róng [fluffy] 蓬松狐裘尨茸。--《左传.僖公五年》
|
|
【详细解释】:
|
1. 尨 [máng]2. 尨 [méng]尨 [máng] 〈名〉- (会意。从犬,从彡( 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
- 同本义 [hairy dog]无使尨也吠。——《诗·召南·野有死麕》
- 〈形〉 通“庞”。高大 [tall;huge]虎见之,尨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另见 méng
尨 [méng]
|
|
|
【字源来历】: “尨”是长毛狗。 《说文》: “尨, 犬之多毛者。”甲骨文写作 “”,正象腹有长毛的狗, 十分象形。 “古玺文”写作 “” , 已不如甲骨文直观,但上边是犬形,下边是多毛的尾巴,仍有长毛狗的特征。小篆写作“” , 犬形已从画过渡到字, 长毛长在何部位已不重要, 正是《说文》称为 “从犬, 从彡” 的原因。 隶书据小篆结构写作 “” , 成为今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