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华字典

   拼音检索   偏旁检索   申请收录

本站新华字典共收录20000多个汉字,可以直接搜索,也可以按拼音(拼音搜索,无需输入声调)和部首检索,而且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汉字的字意和相关解释,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部首等,此外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字源(汉字起源来历)、真人发音、注音、五笔编码、仓颉编码、郑码、Unicode编码、四角号码等等。这里列举一批异体字𠂆,亲可单击或复制到搜索框中搜索其意。

[wǎng]

字“网”的解释和评论
【四角号码】:77220
【郑码查询】:ldoo 【gb2312码】:CDF8
【Big5编码】:CA49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51
【首尾分解】:冂乂
【部件分解】:冂乂乂 【造字法】:象形
【汉字结构】:上三包围结构
【汉字五行】:水
【汉字笔顺】:丨フノ丶ノ丶
【笔顺编号】:253434
【笔顺读写】:竖折撇捺撇捺
【常用词组】:
  • 网捕 wǎng bǔ[net] 用网捕捉
  • 网袋 wǎng dài[string bag] 用线或细绳做的袋,顶部有两个提柄
  • 网点 wǎng diǎn [microdot]∶印刷物的图像被分解成便于照相复制的微点
  • 网兜 wǎng dōu[string bag] 用线绳、尼龙丝等编成的装东西的兜状物
  • 网格 wǎng gé[lattice] 用板条或其他薄条交叉构成网状的木构架或金属构架
  • 网开三面 wǎng kāi sān miàn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 网篮 wǎng lán[a basket with netting on top] 上面罩有网络的提篮
  • 网漏吞舟 wǎng lòu tūn zhōu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 网罗 wǎng luó [a net for catching fish or birds;trap]∶捕捉鱼和禽兽的用具,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 网络 wǎng luò [network]∶网状物
  • 网膜 wǎng mó[omentum;retina] 使胃与其他器官相连的腹膜皱襞,连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叫大网膜,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叫小网膜网膜有吸收和保护机能
  • 网屏 wǎng píng[grille] 收音机的扬声器或其它扩音器出口的带格栅的屏蔽
  • 网球 wǎng qiú [tennis]∶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有一道网,双方各据一边,用拍子来回打球
  • 网坛 wǎng tán[tennis circles] 网球运动界
  • 网眼,网眼儿
  • 网罩 wǎng zhào[network] 由网或像网状物布满
  • 网住 wǎng zhù[entangle] 用网覆盖或包围有一只野兔被网住了,它竭力想挣脱
【详细解释】:
〈名〉

  • (象形。“网”捕鸟兽的叫“网”,捕鱼的叫罟。笼统地说,两字没有不同。本义:捕鱼鳖鸟兽的工具)
  • 同本义 [net]网,庖牺所结绳以渔。——《说文》网,谓之罟。——《广雅》网疏则兽失。——《盐铁论·刑德》
  • 又如:鱼网(捕鱼用的网);网户(渔家);网密(网目细密);网丝(蜘蛛网);网虫(指蜘蛛);网罛(捕鱼之网);网罭9(鱼网)
  • 泛指多孔而状如网的东西 [sth.resembling net]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珠网任从灰。——唐· 张仲素《燕子楼》
  • 又如:网户(刻有方格的窗户);乒乓球网;雷达网;无线电通讯网;法网;电网;网儿(拢头发的网状头巾)
  • 喻指法律,法令 [law]网,法网。——《正字通》天之降网,维其优矣。——《诗·大雅·瞻仰》
  • 又如:网密(比喻法令严密);网禁(法令);网辟(指律令);网墨(法度刑律)
  • 指周密的组织或系统 [system]。如:关系网;统治网
〈动〉

  • 用网捕鱼 [net]有村氓数十家,俱网罟为业。——《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 又如:网了一条鱼;网利(给自己捞好处)
  • 比喻笼罩 [envelop;shroud]。如:网夕阳(夕阳笼罩)
  • 搜罗;收容 [gather-together]则不能以非功网上利。——《商君书·赏利》又起广乐园,多萃名倡巨贾以网大利,有司莫敢忤。——《续资治通鉴》
【字形演变】: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说文籀文;

说文古文;

古玺文;

秦简;

小篆1;

小篆2;

小篆3;

隶书1;

隶书2
【字源来历】:

“网”是“網” 的本字,是用绳结成捕获禽兽的工具,传说是远古时名叫庖羲(伏羲)的人发明并传给后人的。《说文》: “网,庖羲所结绳以渔。”甲骨文写作“” , 都是网的象形字。 古玺文写作“” , “说文籀文”写作“” , 小篆1写作“” , 均保留着网的特征。小篆2-3分别加形符“糸” (读mì)和声符“亡” , 作“” , 成为“从网, 亡声” 的形声字。 隶书(汉《曹全碑》、 《乙瑛碑》 )分别写作 “” , 成为今文。



手机站 友情链接 在线成语词典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IE11内核的360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