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 [wú] [yù] 字“吾”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10601
|
【郑码查询】:bixj
|
【gb2312码】:CEE1
|
【Big5编码】:A75E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43E
|
【首尾分解】:五口
|
【部件分解】:五口
|
【造字法】:形声;从口、五声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木
|
【汉字笔顺】:一丨フ一丨フ一
|
【笔顺编号】:1251251
|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竖折横
|
【常用词组】:
|
1. 吾 [Wú]吾 [Wú] - 吾辈 wú bèi[we] 我们何以见得吾辈不能分忧
- 吾侪 wú chái[we] 我辈;我们这类人吾侪同说书者。--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吾人 wú rén[we] 我们吾人视觉。--蔡元培《图画》
- 吾属 wú shǔ[we] 我们这些人。属,类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 吾子 wú zǐ[you] 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今吾子有。--《国语.晋语》
|
|
【详细解释】:
|
1. 吾 [Wú]2. 吾 [wú]吾 [Wú] 〈名〉吾 [wú] 〈代〉-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 同本义 [I]吾,我自称也。——《说文》吾,我也。——《尔雅·释诂》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毋吾以也。——《论语·先进》不吾知也。
-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 我们 [we]。如: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动〉- 通“御”。抵御 [resist]厚攻则吾,薄攻则薄吾。——《墨子》
|
|
|
【字源来历】: “吾” 是我的自称。《说文》: “吾,我,自称也。从口,五声。”金文的 “吾” 字写作 “” , 上边的 “五” 字像以棒绞丝, 表示人劳作,下边加 “口” 表示劳动号子,即发声。此情形在手工化的生活生产中至今常见,如用杆捣粘糕和用夯砸地基等。石鼓文的 “吾” 字写法很多,且笔画繁简不一,但就其构成要素来看,似劳动工具,口语加行动符,扩大了“吾” 的字义。 小篆作了大幅度的减省, 写作 “” , 为隶楷确定了最终的结构。捣米、绞丝均是自身的劳作,故假借为第一人称 “我” 。注: 《侯马盟书》字形不类,是战国时期的特有现象。上边一 “虎”字,当与读音有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