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 [bīn] 字“豳”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22770
|
【郑码查询】:gqgl
|
【gb2312码】:E1D9
|
【Big5编码】:C1C7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C73
|
【首尾分解】:豕山
|
【部件分解】:山豕豕
|
【造字法】:会意
|
【汉字结构】:镶嵌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竖横撇弯钩撇撇撇点横撇弯钩撇撇撇点竖折/竖弯竖
|
【笔顺编号】:13533342135333452
|
【笔顺读写】:横撇折撇撇撇捺竖横撇折撇撇撇捺折竖
|
|
【详细解释】:
|
〈名〉- 同“邠”。古都邑名 [Bin city]。在今陕西郴县。如:豳州(州名。西魏时设置,隋废,唐仍为州,开元间改称邠州。即现陕西省邠县);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
|
|
|
【字源来历】: 豳”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彬县。当地有山,山上多野猪(豕shǐ) ,故称豩(读bīn)山; 而 “豳”正是豩山两个字的合文。周时曾建诸侯城邑,因山而名 “豳” 。 甲骨文的 “豩” 字写作 “、 ” 。 用两三只 “豕” (野猪)表示当地多野猪; 下有 “山” , 表示豩山。 小篆写作 “” , 是 “豩山” 的合文; 又写作 “” , 是“从邑, 分声” 的形声字, 即称作 “分” 的这个城邑,也属合文。是形声兼会意字,合起来是人居住的城区。隶书(汉《华山庙碑》等)写作 “、 ” , 已是今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