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来历】: “鱼”是典型的象形字。属水生脊椎动物,后混称某些水栖动物,如鳄鱼、鲵鱼等。《说文》: “鱼,水蟲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甲骨文写法虽多,但均象一条鱼形。金文和石鼓文部分字形略变,或将尾部写成火字。但金文1(商凤尾鼎)却形象生动颇带装饰艺术性。小篆在金文基础上规范了笔划,但也失去鱼的形状。隶书(汉《曹全碑》 )改小篆的弧笔圆折为直笔方折,将鱼尾的“火”改为“四点” ,完全脱离了象形字的行列。“䲣” (读yú )指捕获鱼。此字未见小篆, 甲骨文、金文、 《侯马盟书》等写作 “、 、、 、、、” , 多是在 “鱼” 字头上加一“虍”(读hǔ )头,当是用鱼鹰等驯服好的动物帮助渔民捕鱼的情景。其中金文有作“” 者, 增加了表示手持工具的 “攴” , 凸显了利用工具捕鱼的特征。注: “鱼” 是个部首,从鱼的字多与鱼类有关。图为 “象形字书画” 《鱼》鱼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均酷似鱼的画图,且字形多样。是古人对这一动物仔细观察而熟识的表现。因其是先民主要猎食物,在文字产生前鱼形就成了彤鱼族的标识和族徽,广泛出现在陶器和壁画上。在商周时代更是以象形字图的方式大量刻画在重要器物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则是早期文学中对鱼的描写。丁亥夏日 大熊规格: 高92CM 宽63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