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华字典

   拼音检索   偏旁检索   申请收录

本站新华字典共收录20000多个汉字,可以直接搜索,也可以按拼音(拼音搜索,无需输入声调)和部首检索,而且不但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汉字的字意和相关解释,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部首等,此外还可以查询到汉字的字源(汉字起源来历)、真人发音、注音、五笔编码、仓颉编码、郑码、Unicode编码、四角号码等等。这里列举一批异体字𠂆,亲可单击或复制到搜索框中搜索其意。

[tí]

字“题”的解释和评论
【四角号码】:61808
【郑码查询】:kaig 【gb2312码】:CCE2
【Big5编码】:C344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9898
【首尾分解】:是页
【部件分解】:日一走页 【造字法】:形声;从页、是声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汉字五行】:火
【汉字笔顺】: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笔顺编号】:251112134132534
【笔顺读写】:竖折横横横竖横撇捺横撇竖折撇捺
【常用词组】:
  • 题跋 tí bá[preface and postscript]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 题壁 tí bì [write on the wall]∶在墙壁上题诗、写字
  • 题材 tí cái[subject;subject-matter;theme] 作品内容主题所用的材料农村题材
  • 题词,题辞
  • 题解 tí jiě [explanatory notes]∶书本中用来注解题目或简介作品的时代特征的文字
  • 题名 tí míng [title;subject]∶题目名称,写作、印刷品、讲述或影印作品名称
  • 题目 tí mù [title;subject;topic]∶诗歌或文章的主题、意旨;书籍的标目让我们别再谈这个题目了吧
  • 题签 tí qiān [a label with the title of a book]∶书面上的标签
  • 题外 tí wài[outlying] 在划定或公认的范围以外的不大可能对已由该构成假说组织好了的事实加以证实的题外证据
  • 题旨 tí zhǐ [the intention of a subject for a essay]∶文章题目的意义、主旨
  • 题注 tí zhù[credit line] 附加在新闻、文章、电视节目等条目上的关于其来源或作者的说明
  • 题字 tí zì [inscription;autograph]∶为留纪念而写上的字书上有作者亲笔题字
【详细解释】:
〈名〉

  • (形声。从页( 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 同本义 [front]题,额也。——《说文》雕题交趾。——《礼记·王制》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雕题黑齿。——《楚辞·招魂》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end]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 题目;标题 [subject;title;examination question]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 书签;标签 [label]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 标志 [mark]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memorial to the throne]。
  •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动〉

  • 书写;题署 [inscribe]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 谈及 [mention]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 品评;评论 [review]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 鸣;叫 [cry]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字形演变】: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页;

金文页;

金文页;

金文颉;

金文颔;

金文题;

说籀文颊;

古玺文题;

小篆页;

小篆颉;

小篆颔;

小篆颊;

小篆题
【字源来历】:

“页” 是个部首字。指头部。《说文》: “页,头也。” 与 “首” 实为同一字。“首” 突出有发之头形(详见“首” 释); “页”则表现头在身体的部位。 甲骨文写作 “” , 均是突出头部的人形。 金文写作“” , 仍能看出与甲骨文的传承关系。 小篆写作 “” , 已不直观。“页”作为部首,与其组成的字多与头和面颊有关。“颉、颔、颊、题” 四个字均是以 “页” 作部首。“页” 加 “吉” 成“颉” ,《说文》: “颉,直项也。”表示脖颈僵直; 加 “含”成 “颔” ,《说文》称: “面黄也。”也指下巴; 加 “夹” 成“颊” ,《说文》: “颊,面旁(庞)也。” 指脸的两侧; 加 “是” 成 “题” ,《说文》 : “题,额也。” 即额头,此字后转指题目、标签、写、签等义。



手机站 友情链接 在线成语词典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兼容IE10、IE11内核的360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