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fán] 字“凡”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77210
|
【郑码查询】:qda
|
【gb2312码】:B7B2
|
【Big5编码】:A45A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E1
|
【首尾分解】:几丶
|
【部件分解】:凡
|
【造字法】:象形
|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ノフ丶
|
【笔顺编号】:354
|
【笔顺读写】:撇折捺
|
【常用词组】:
|
- 凡百 fán bǎi [the whole;all] 〈方〉∶总括;概括老张把老王当做知己,凡百事情都向他说
- 凡尔赛 fán ěr sài[Versailles]法国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省会。是欧洲游人最多的历史名胜之一。在巴黎西南18公里处,原为法王路易十三打猎之地,路易十四建为城市,后来作为法王的行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协约国在此举行和会,签订对德和约
- 凡夫 fán fū[ordinary person]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凡夫俗子
- 凡夫俗子 fán fū sú zǐ泛指平庸的人。
- 凡间 fán jiān[the secular world] 人世间
- 凡近 fán jìn[little learned] 才识平庸浅薄
- 凡例 fán lì[notes on the use of a book,etc.] 书前说明本书内容、体例的文字
- 凡人 fán rén [ordinary person]∶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 凡士林 fán shì lín[vaseline;pertrolatum] 石蜡与重油的混合物,可做防锈剂和润滑剂。也叫矿脂
- 凡事 fán shì[everything] 不论什么事;所有的事
- 凡是 fán shì[every;any;all] 总括所指范围内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总是在同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 凡俗 fán sú[middlebrow] 平凡庸俗;平常不同凡俗
- 凡响 fán xiǎng[ordinary music] 平凡的音响,借指平庸的作品不同凡响
- 凡庸 fán yōng[commonplace;ordinary] 平凡,普普通通的他不过是凡庸之辈
|
|
【详细解释】:
|
〈副〉-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 凡是,一切 [all]凡,皆也。——《广雅》凡,数之总名也。——《三苍》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春秋繁露》凡有辜罪。——《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内女之有爵者。——《周礼·春官序》凡所应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宋· 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这些)
- 总共 [altogether]计凡付终。——《管子·版法》凡如是十许字。——宋· 洪迈《容斋续笔》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全书凡六卷,五十章;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几(共计多少)
〈形〉- 平常;普通 [ordinary]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红楼梦》尽众人凡士。——《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费(平常的费用);凡等(普通人);凡浅(平凡浅陋)
- 平庸 [mediocre]巨是凡人。——《资治通鉴》
-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辈);凡恶(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见识短浅)
〈名〉- 纲要,概括之辞 [outline]请略举凡,而客自鉴其切焉。——扬雄《长杨赋》
- 又如:凡目(大纲与细目);凡最(总目;名目);凡要(簿书的纲要);凡号(总括的名称)
- 人世间,尘世 [this mortal world]仙凡路阻两难留。——司空图《携仙箓》
-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间);凡底(人间)
- 古国名 [Fan state]。姬姓。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 凡人,普通人 [mortal]。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浊骨(凡人的重浊躯体);凡胎(凡人)
|
|
|
【字源来历】: “凡”字诸学者歧说不一,计有风帆之“帆字说” ,承装食物之“高盘说” ,也有学者认为字形源于人之肛门形,释曰 “古人造字不避讳形义,唯最能表述本初物象者释之” 。笔者认为,“凡” 是 “风” 的本字,古人不知风来自何处,只知道出虚恭时有风产生。此说并非无据。《说文》: “凡,最括也。”也可理解肛门是风之括束处。甲骨文、金文、秦简等字形近似,写作“、 、 ” , 确象臀部中间一出口形。 小篆写作“” , 多无令人信服之解释。 如理解为“人”字变形(小篆人字写作“” ), 中间一横为指示符号, 或与 “风字说” 暗合。隶书( 《郭有道碑》 )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