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zhí] 字“职”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16480
|
【郑码查询】:cejo
|
【gb2312码】:D6B0
|
【Big5编码】:C2BE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4C
|
【首尾分解】:耳只
|
【部件分解】:耳口八
|
【造字法】:形声;从耳、只声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火
|
【汉字笔顺】:一丨丨一一一丨フ一ノ丶
|
【笔顺编号】:12211125134
|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横横竖折横撇捺
|
【常用词组】:
|
- 职别 zhí bié[official rank] 职务的类别
- 职称 zhí chēng[the title of a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 post (such as engineer, professor, lecturer, academician, etc.)] 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如工程师、教授、讲师、学院院士等)
- 职分 zhí fèn [duty]∶职务范围内应尽的责任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 职工 zhí gōng [staff and workers]∶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本厂共有两千职工
- 职能 zhí néng[function] 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货币的职能
- 职权 zhí quán[powers of office;authority of office] 务职的权限职权很大
- 职事 zhí shì [place]∶职务
- 职守 zhí shǒu [post]∶任职的地方不应擅离职守
- 职司 zhí sī [duty]∶职务;职责忠于职司
- 职位 zhí wèi[position;post] 任职的岗位、头衔
- 职务 zhí wù[post;duties;job] 按规定所担任的工作
- 职衔 zhí xián[post and rank] 职位和头衔
- 职业 zhí yè [occupation]∶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允许他选择他的职业
- 职业病 zhí yè bìng[occupational disease] 由特殊的劳动性质或劳动环境引起的慢性病,如矿工的尘肺、吹玻璃工人的肺气肿
- 职业杀手 zhí yè shā shǒu [hatchet man]
- 职业学校 zhí yè xué xiào[vocational school]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学校。一般招收初中学生
- 职员 zhí yuán[office worker;staff member] 担任行政和业务工作的人员在一家公司里当个小职员
- 职责 zhí zé[duty;obligation;responsibility] 职务上应尽的责任;职务和责任办事员的职责
- 职掌 zhí zhǎng[be in charge of;duty] 职务上掌管职掌帅印
|
|
【详细解释】:
|
〈动〉-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 同本义 [remember]职,记微也。——《说文》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主管;任职 [be responsible for;be in charge of;take office]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职于南京。——《明史》
-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 尽职;称职 [fulfil one's duty;be competent for one's job or position]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 职务;职业;职责 [duty;job;occupation]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设官分职。——《周礼·太宰》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 职位;执行事务所 [post;office]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tribute]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 姓
|
|
|
【字源来历】: “戠”是“識” 的初文,本义是标志、记号。《说文》: “识,常也。一曰知也。 ” 意思是经常见到的, 一看(听)便知的。 甲骨文写作“、 、、 ” , 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 字形虽经千多年变化,但构成元素完全一样,均是在兵器“戈”上有一“音”字。小篆在规范汉字时将“音、言” 同收,从音者表示作战时击鼓鸣金的声音,以便分清敌我进退。“职”是听到微小的声音,记住微妙的事物。《说文》: “职,记微也。 ”金文、 《侯马盟书》写作“、 、、 ” , 上边是标志 “戠” ,下边是耳朵。 会意把眼看到的, 加上耳听到的都记住。 小篆写作 “” , 将“耳、 戠”改为左右结构。 加 “言”者成“” (识), 加 “巾” 成“”(帜)。 隶书( 《华山庙碑》 )写作 “” , 今简化字作“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