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gé] 字“革”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44506
|
【郑码查询】:ee
|
【gb2312码】:B8EF
|
【Big5编码】:ADB2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9769
|
【首尾分解】:廿十
|
【部件分解】:革
|
【造字法】:象形
|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
【汉字五行】:木
|
【汉字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
|
【笔顺编号】:122125112
|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
|
【常用词组】:
|
1. 革 [gé]革 [gé] - 革出 gé chū[excommunicate sb.] 把某人从组织中开除出去
- 革出教门 gé chū jiào mén[excommunicate sb.] 基督教会当局正式作出的庄严诅咒或逐出教门被罗马教皇革出教门的人
- 革除 gé chú [get rid of;abolish]∶全部废除--主要用于法律、习惯制度、传统等革除陈规陋习
- 革故鼎新 gé gù dǐng xīn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 革履 gé lǚ[leather shoes] 皮鞋西装革履
- 革面洗心 gé miàn xǐ xīn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 革命 gé mìng[revolution]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 革命烈士 gé mìng liè shì[revolutionary martyr] 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和平时期指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 革囊 gé náng[leather bag] 皮革做的袋子;也用以称人的躯体革囊胃
- 革新 gé xīn
- 革新 gé xīn
- 革新能手 gé xīn néng shǒu[idea man] 在设想和制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方面有非凡才能的人
- 革职 gé zhí[remove from office;dismiss] 免职。尤指因劣迹从军队或国家职务中正式革除老孙被革职了
- 革制品 gé zhì pǐn[leather goods] 全部或部分制自皮革的某些东西
|
|
【详细解释】:
|
1. 革 [gé]2. 革 [jí]革 [gé]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齿革羽毛。——《书·禹贡》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 又如:革车(战车)
- 通“勒”( lè)。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姓
〈动〉- 变革,更改 [change]革,改也。——《玉篇》鸟兽希革。——《书·尧典》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 另见 jí
革 [jí] 〈形〉-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 又如:病革(病重)
- 另见 gé
|
|
|
【字源来历】: “革”是经加工后去掉毛的兽皮。《说文》: “革,兽皮治去其毛。”金文、 “说文古文” 、 《楚简》、 《三体石经》等顺序写作“、 、 、、 ” , 其中 “”象两只手在 “” (有头角的动物)两侧操作剥皮的形状。 小篆、 秦简和汉帛书写作 “、 、 ” , 虽不如金文象形直观,但便于书写,与今文已十分接近。“鞅” 指马拉车时套在脖子上的皮套。《说文》: “鞅,颈靼也。”金文、 小篆写作 “、 ” , 左边是皮革的 “革” , 右边的 “央” 字一般认为是声符,只表示读音。其实 “央” 是给罪人执行绞刑时在脖颈上勒绳索的形状,在这里与 “革” 组合正可表示 “鞅” 是套在马脖子上的皮革套。属会意兼形声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