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 [huò] 字“或”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53100
|
【郑码查询】:hmja
|
【gb2312码】:BBF2
|
【Big5编码】:A9CE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16
|
【首尾分解】:戈口
|
【部件分解】:戈口一
|
【造字法】:会意;从口、从戈
|
【汉字结构】:右上包围结构
|
【汉字五行】:水
|
【汉字笔顺】:一丨フ一一フノ丶
|
【笔顺编号】:12511534
|
【笔顺读写】:横竖折横横折撇捺
|
【常用词组】:
|
- 或许 huò xǔ [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许他或许没有赶上火车
- 或曰 huò yuē[someone says] 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 或则 huò zé[or] 或许(表选择)明天我或则去图书城,或则去图书馆
- 或者 huò zhě
- 或者 huò zhě
|
|
【详细解释】:
|
〈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some;someone]或,有也。——《小尔雅·广言》或跃在渊。——《易·乾》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庶或饷之。——《礼记·祭义》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
-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 用作虚词 [or] ∶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sometimes]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又如:或时(有时)
〈动〉- 通“惑”。迷惑 [puzzle]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莫或除之。
|
|
|
【字源来历】: “或” 是 “域” 的本字,也是 “国” 的初文,即邦国、区域。《说文》 : “或, 邦也。 从口, 从戈以守一。 一, 地也。 , 或又从土。 ” 甲骨文即象持 “” (戈)守卫在 “” (□, 围城、 地域)的形状。 金文或在“口”下加 “一” ,表示土地; 或在 “口” 四周画直线,表示城围和地域。小篆将以上字形组成“或” 、“域” 、“國”三个字。《说文》释作: “国,邦也。从□, 从或。 ” 。隶书(汉《曹全碑》、 《张景碑》 )等分别写作“、、 ” , 虽成今文却保留了古文字的全部字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