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 [pǔ] [pò] 字“朴”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43900
|
【郑码查询】:fid
|
【gb2312码】:C6D3
|
【Big5编码】:A6B5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34
|
【首尾分解】:木卜
|
【部件分解】:木卜
|
【造字法】:形声;从木、卜声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木
|
【汉字笔顺】:一丨ノ丶丨丶
|
【笔顺编号】:123424
|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竖捺
|
【常用词组】:
|
1. 朴 [pò]2. 朴 [pǔ]朴 [pò] - 朴硝 pò xiāo[sodium sulphate;mirabilite] 质地不纯的硫酸晶体,由海水或盐湖水熬过沉淀而成,用来硝皮革,也可供药用
- 朴刀 pō dāo[a sword with a long blade and a short hilt wielded with both hands] 旧式武器,一种刀身窄长、刀柄比大刀柄短的刀,双手使用
朴 [pǔ] - 朴厚 pǔ hòu[simple and loyal] 质朴诚厚为人朴厚
- 朴陋 pǔ lòu[without any artificial decoration] 质朴无华;质朴鄙陋
- 朴茂 pǔ mào[sincere and honest] 朴实厚道;诚实
- 朴讷 pǔ nè[slow in speech] 朴实而不善言辞
- 朴实 pǔ shí [honest]∶淳朴诚实;质朴笃实朴实无罪过。--《北史》
- 朴实无华 pǔ shí wú huá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朴素 pǔ sù [simple and unadorned]∶质朴;无文彩衣着朴素
- 朴学 pǔ xué[simple and plain learning] 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
- 朴雅 piáo yǎ[simple and elegant] 淳朴高雅这所房子不但质量好,而且朴雅可爱
- 朴直 pǔ zhí[ho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朴实直率语言朴直
- 朴质 pǔ zhì[simple and unadorned] 质朴本真而不加文饰的
- 朴拙 pǔ zhuō[simple and sincere] 质朴;纯真敦厚
|
|
【详细解释】:
|
1. 朴 [Piáo]2. 朴 [pò]3. 朴 [pō]4. 朴 [pǔ]朴 [Piáo] 〈名〉朴 [pò] 〈名〉-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 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 树木的皮,木皮 [bark]。如:厚朴
-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hackberry]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 大木材 [big timber]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楚辞·屈原·九章》
- 没有晾干的鼠肉 [rat's meat]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形〉- 质朴。通“樸” [simple]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
- 壮大 [big;stout;sturdy]。如:朴牛(大牛;公牛);朴忠(质朴忠实);朴厚(朴实忠厚);朴茂(朴实优秀)
- 另见 piáo;pō;pǔ
朴 [pō] 朴 [pǔ] 〈名〉-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 同本义 [timber]朴,木素也。——《说文》既勤朴斫。——《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朴散则为器。——《老子》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论衡·量知》
- 本质;本性 [nature]尚素朴。——张衡《东京赋》。注:“质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 货物的成本 [cost]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书·垦令》
〈动〉- 砍伐整理 [fell]朴桷不斫。——《淮南子·精神》。注:“采也。”
- 又如:朴斫(砍斫,削治)
- 通“扑”。击,打 [beat;strike]举筑朴秦皇帝。——《史记·刺客列传》…水衡阎奉朴击卖请。——《史记·酷吏列传》
〈形〉- 淳朴;朴实 [simple;natural;plain]敦兮其若朴。——《老子》浇淳散朴。——《汉书·黄霸传》民敦而俗朴。——《孔子家语·王言》
- 又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质朴(朴实;不矫饰);诚朴(诚恳朴实);俭朴(俭省朴素);朴秀(朴实而秀美);朴质(朴素纯真);朴讷(朴实而口才不好);朴散(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朴愚(质朴愚拙);朴鄙(质朴鄙野);朴涩(质朴迟钝);朴辞(质朴而不文饰之辞);朴赡(质朴而丰富);朴木(质朴厚重);朴索(质朴无华);朴野(质朴无华)
- 另见 piáo;pō;pò
|
|
|
【字源来历】: “璞” 是未经雕琢的玉石。 甲骨文写作 “、 、 、、 ” , 其中 “、、” 是山和山洞的形状, “、 、 ” 是手或双手持工具“辛” (凿形)开采“” (玉石), 放到“、 ” (筐, 簸箕等盛器)中的形状。字素完整,如同一幅简笔的采玉图。此字未见金文,但从金文“僕”字的偏旁写作“”看, 开采玉矿当是僕人的劳动, 与甲骨文有着密切联系。小篆中无“璞”字, 以 “樸”代“璞” , 毕竟有别。隶书写作“” ,是“从玉,菐声” 的形声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