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 [chù] 字“触”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25236
|
【郑码查询】:rli
|
【gb2312码】:B4A5
|
【Big5编码】:E044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9E6
|
【首尾分解】:角虫
|
【部件分解】:角虫
|
【造字法】:形声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汉字五行】:金
|
【汉字笔顺】:ノフノフ一一丨丨フ一丨一丶
|
【笔顺编号】:3535112251214
|
【笔顺读写】:撇折撇折横横竖竖折横竖横捺
|
【常用词组】:
|
- 触处 chù chù[everywhere] 处处;到处杨花触处飞
- 触点 chù diǎn[contact] 两个导体间可供电流通过的交接处或接触面
- 触电 chù diàn[get an electric shock] 人和动物接触到电流
- 触动 chù dòng [touch sth.]∶接触到;碰;撞他在黑暗中触动了什么东西,发出响声
- 触发 chù fā [touch off]∶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触发乡思
- 触犯 chù fàn [violate;go against]∶触及并违犯触犯法律
- 触感 chù gǎn[tactile impression] 感触
- 触击 chù jī[strike] 相互碰撞他跑着,衣袋里有铜元触击的声音
- 触及 chù jí[touch] 接触到;触动;涉及;以感情深深影响触及人们的灵魂
- 触礁 chù jiāo [pile up]∶船只在航行中碰上暗礁
- 触角 chù jiǎo[antenna] 某些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节肢动物头部口前节上的成对活动感觉附肢中的一对,一般呈丝状(大部分的甲壳纲中有两对,在昆虫和多足纲中有一对)
- 触景生情,触景生怀
- 触觉 chù jué [tactile sensation]∶皮肤、毛发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
- 触类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 触媒 chù méi[catalyst] 催化剂的旧称
- 触摸 chù mō[touch] 以身体的一部分短时间地挨抚用手指轻轻触摸娇嫩的花瓣
- 触目 chù mù [attracting attention] 容易被看到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 触怒 chù nù[enrage] 令人发怒、生气他蛮横无理的行动触怒了众人
- 触手 chù shǒu[lophophore] 围绕棘皮动物及肠腔动物口腔的手指状感觉或捕食器官伸向现代社会的触手时有所见
- 触痛 chù tòng[touch a tender(或sore)spot] 触到痛处,触犯某人
- 触忤 chù wǔ[offence;offense;provoke] 冒犯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明史.海瑞传》
- 触眼 chù yǎn[conspicuous] 〈方〉∶碍眼,看不顺
- 触诊 chù zhěn[palpate] 触摸检查;触摸探查
|
|
【详细解释】:
|
〈动〉- (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 用角抵人或物 [butt]触,牴也。——《说文》兽穷则触。——《新序杂事》触槐而死。——《左传》羝羊触藩。——《易·大壮》
- 又如:触藩(以角触撞藩篱);触藩羝羊(公羊抵触藩篱,角被挂,无法摆脱很焦急)
- 撞,碰 [strike;hit]手之所触。——《庄子·养生主》
- 又如:触损(伤害);触抵(抵触顶撞);触搏(撞击)
- 接触 [touch;contact]。如:触物(接触景物、事物);触桶(便桶);触冒(接触,冒着)
- 遇到;遭受 [meet with;suffer]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 又如:触受(触及,遭受);触值(遭遇);触祸(遭受祸殃)
- 触动 [move one's heart]。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
- 干犯,冒犯 [offend]去礼义,触刑法。——《汉书·元帝纪》
- 又如:触突(触犯;刺激);触抵(触犯罪过);触冒(冒犯,冲犯)
〈名〉- 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touch]人之嗜欲,著于声、色、香、味、触、法,而仁义即由嗜欲而起。——章炳麟《菌说》
- 姓
|
|
|
【字源来历】: “触” 的本义是用角抵。 《说文》 : “触, 也。 ” 引申为抵制、 碰撞、 触犯等义。 金文1的 “触” 字写作 “”, 由 “牛、 角、 长” 三个字素组成,是 “触” 字的直接诠释,属会意字。金文2和小篆的字形虽有不同, 但左边都是 “角” 。 “角” 字甲骨文写作 “” , 是动物角的形状;金文写作 “” , 小篆写作 “” , 已不如甲骨文象形。 “触” 字的右边是 “蜀” 。 “蜀” 字甲骨文写作 “” , 本是蚕虫形, 金文写作 “” 或“” , 小篆写作 “” 。 在这里既可由 “虫、 角” 来会意昆虫的须(触角) ,也可组成“从角,蜀声” 的形声字。隶书(汉《华山庙碑》 )将小篆的“” (角)写作“” , “” (蜀)写作“”, 从此跳出古文字的行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