嚚 [yín] 字“嚚”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66661
|
【郑码查询】:jjjj
|
【gb2312码】:none
|
【Big5编码】:EFBD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569A
|
【首尾分解】:口臣
|
【部件分解】:口口臣口口
|
【造字法】:会意
|
【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
【汉字五行】:(暂无)
|
【汉字笔顺】: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丨丨丨フ一丨フ一
|
【笔顺编号】:251251125125251251
|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折横横竖折横竖折竖折横竖折横
|
|
【详细解释】:
|
〈形〉- 暴虐;愚顽 [ruthless;ignorant and thickheaded]父顽,母嚚。——《书·尧典》
- 又如:嚚威(暴虐的威风);嚚人(愚顽的人);嚚凶(愚蠢凶恶)
- 奸诈 [fraudulent;crafty]。如:嚚讼(奸诈而好争讼);嚚浇(奸诈刻薄)
- 哑 [mute]。如:嚚瘖(哑巴)
|
|
|
【字源来历】: “嚣” 本指众口喧嚷、吵闹。《说文》: “嚣,(众)声也。” 最初表达此义的甲骨文写作 “” (读jí) , 用四 “口” 表示众口。 金文写作“、 ” , 用突出人头部的 “页” 和四个 “口” 组成, 描绘出人摇头晃脑、 大喊大叫的生动情景。 小篆变成两个字 “、 ” , 后者省去两个口。可惜隶书未能据此省略, 仍写作“” 。与 “嚣” 字形近似但字义相反的有 “嚚” 字。嚚本义是哑。《说文》: “嚚, 语声也。 从 (㗊), 臣声。 , 古文嚚。 ” 笔者以为甲骨文写作 “” , 用五个 “口” 围着一个臣仆的 “臣” , 应是众口斥责臣,而臣不敢吭声的意思。 “说文古文” 写作 “” , 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一“土” 字,除为使字形端正外,也表示臣伏于地(土)。小篆省去土,写作 “” ; 隶书随小篆结构写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