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sè] 字“色”的解释和评论
|
【四角号码】:27717
|
【郑码查询】:ryia
|
【gb2312码】:C9AB
|
【Big5编码】:A6E2
|
【uc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72
|
【首尾分解】:⺈巴
|
【部件分解】:⺈巴
|
【造字法】:会意;像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看其脸色
|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
【汉字五行】:金
|
【汉字笔顺】:ノフフ丨一丨
|
【笔顺编号】:355215
|
【笔顺读写】:撇折折竖横折
|
【常用词组】:
|
1. 色 [shǎi]色 [shǎi] - 色斑 sè bān[patch]和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
- 色标 sè biāo[color code] 为了标志的目的而使用的任一颜色系统(例如标志工厂的危险区域)
- 色彩 sè cǎi [hue;colouration;tinge]
- 色胆 sè dǎn[lust] 指人贪色重欲,无所顾忌色胆包天
- 色胆如天 sè dǎn rú tiān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色调 sè diào [tone]∶指画面上表现情感的设色及其浓淡古老大理石的柔和色调
- 色度 sè dù[tone;chroma] 彩色或非彩色在明度和饱和度方面的变化
- 色光 sè guāng[the seven colors of the sun;colourful light] 呈现出有色彩的光。白色光通过棱镜能分解成七种色光
- 色鬼 sè guǐ[lounge lizard;satyr] 讥称好色的人
- 色觉 sè jué[chromatic vision] 能辨认和分析色谱的正常视觉
- 色拉 sè lā[salad] 凉拌生菜,莴苣、甘蓝、芹菜、洋葱等蔬菜与色拉酱或蛋黄酱搅拌而吃的生菜食品,有时也加些火腿、罐头鱼肉、水果、马铃薯等。也叫沙拉
- 色狼 sè láng[wolf;sexual maniac] 指狂暴袭击、强奸妇女的坏人
- 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 色盲 sè máng[acromatopsia;color blindness;Daltonism] 不能或极难辨别颜色的病症,由视网膜的锥状细胞内缺少某些成分引起
- 色迷 sè mí[roue;sex mania;be crazy about woman] 沉迷于女色的人
- 色谱 sè pǔ[chromatogram] 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折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谱线
- 色情 sè qíng[aphrodisiac;obscene;pornographic;sexy] 挑起或激发起性欲的色情影片
- 色情狂 sè qíng kuáng [erotomania;nymphomania;abnormal sexual desires;sex maniac]∶过度的性欲,尤指一种如精神失常似的过度的性欲
- 色弱 sè ruò[color weakness] 区别颜色能力差,但不如色盲明显
- 色散 sè sàn[optical dispersion;chromatic dispersion]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介质或者光线被衍射光栅反射时,不同颜色光线被分散开的现象
- 色色俱全 sè sè jù quán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 色授魂与 sè shòu hún yǔ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 色衰爱弛 sè shuāi ài chí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 色素 sè sù [pigment]∶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色相 sè xiàng [colour]∶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我们可以从这块玉的色相上断定它是块好料
- 色夷 sè yí[with a genial smile;with a kind and pleasant countenance] 和颜悦色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宋谦《送东阳马生序》
- 色艺 sè yì[appearance and skill] 姿容和技艺色艺双全的美人
- 色艺双绝 sè yì shuāng jué [both charm and art are in their limit] 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
- 色釉 sè yòu[color glaze] 有色釉子
- 色欲 sè yù[erotic sexual desire] 性欲;男女间的性爱一个色欲旺盛的人
- 色晕 sè yùn[tinge] 指一种颜色对另一种通常构成背景的颜色的渗透、重叠、沾染,使之呈现斑纹或某种奇特影响的现象
- 色泽 sè zé[color and lustre] 颜色和光泽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色诊 sè zhěn[inspection of the color of the skin] 诊疗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
|
【详细解释】:
|
1. 色 [shǎi]2. 色 [sè]色 [shǎi] 〈名〉- 颜色 [color]——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 色子(即骰子) [dice]。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 另见 sè
色 [sè] 〈名〉-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 同本义 [look;countenance;expression]色,颜气也。——《说文》五气五色。——《周礼·疾医》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 又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 颜色 [color]五色令人目盲。——《老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good looks;woman’s looks;beauty]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 色欲,好色 [lewdness;erotic]。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 外表 [exterior;outward appearance]。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 种类 [kinds]。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personal details]吏部预选者甚多,[卢]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the percentage of gold or silver in a coin,etc.]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omen]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 风景;景观 [landscape;scenery]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 质量 [quality]。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 天色 [colo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 又如:月色
〈动〉- 生气;变脸 [get angry]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 惊惧 [surprise]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 另见 shǎi
|
|
|
【字源来历】: “色” 指人的脸色,神情。《说文》 : “色,颜气也。” 甲骨文写作“” 。 “” 是人下跪; “” 是“刀” , 也表示持刀的人。 会意人在刀的威胁下,脸变色,或看人(持刀人)的脸色。《楚简》将“刀”写成“爪”(手), 跪人亦无形。 “说文古文”写作“” , 由 “疑、首、 彡”组成, 虽可理解为面色犹疑, 但毕竟与甲骨文不合。小篆保留了 “” (人)形, 跪人形( 卩)依稀可见,可会意在人的压抑下,人变色。隶书(汉《校官碑》 )写作“” , 恢复了 “刀” 和“跪人”结构, 但已成为今文。 |
|
|
|